身首异处的蜱虫,你威风啥?
身首异处的蜱虫,你威风啥?
名医主刀2016-07-26
7月11日晚八时许,名医主刀大客户关系部的李洁看到小芳的朋友圈里,发布一条被蜱虫袭击的小童(化名)的求救信息。身为五岁女儿妈妈的李洁看到这个消息,可真是焦急万分。她能体会孩子家长的心情,她更能明白孩子的无助和惧怕。于是她最快的速度发布消息在名医主刀大家庭群里,小伙伴们群策群力,第一时间帮助小朋友联系到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急诊科主任唐代彬。非常万幸,在大家一同努力中,被蜱虫袭击的小朋友总算安然无恙了。
小芳何许人?
南京经济广播电台《小芳健康网》主播。小芳属于专家型主持人,原本就是医生出身的她,既能深入临床一线,了解医学进展,把对生命的感悟,融入在对每一位听众的帮助之中,驾起了医患专家沟通的桥梁,节目的收听率与影响力一直名列前茅,成为南京广播双十佳栏目。小芳还担任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师协会科普与健康促进分会委员兼秘书。无怪乎,大家都这么亲切的称呼她“要健康,找小芳”呢。
事件回放:
七岁的小童7月11日七时许,在草丛中玩耍,突然他的小手一阵巨痛,一条虫子钻进了他的手背。这可急坏了小童的妈妈,小童妈妈快速的捏住正在往小童手背里钻的虫子,结果,虫子的尾巴被拽出来了,可是头却继续在小童的手背里。这下子,泪流满面的不再只是小童,还有小童的妈妈。小童妈妈迅速带着小童来到医院,由于情况紧急,辗转了几家医院都没有处理好,这才朋友圈求救。
小编就不明白了,这条身首异处的蜱虫怎么还能那么威风呢?
我们特别邀请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急诊科主任唐代彬,来给大家做做科普吧!
特约医生介绍
唐代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具有二十余年临床工作经历,擅长常见内科急症的诊治,在心肺脑复苏、中毒的救治、危重病人的综合救治、批量伤病员救治组织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唐代彬主任工作照
蜱虫遍布世界各地,有些地区称其为“草爬子”,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种最常见的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蜱虫本身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蜱虫主要以吸取动物的血液为生,体内会携带多种来自动物的病毒。如果携带这些病毒的蜱虫咬了人,患者就会感染某些病毒从而引发重大疾病。
预防:蜱虫主要栖息在森林、灌木丛、草丛以及山地的泥土中,有的寄生在动物身上。蜱虫吸血时常会附着在人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因此,到树林及草丛地带等蜱虫活动区域从事野外劳动和郊游活动时, 出行前需准备好一些医疗酒精(随身携带)、一把比较好且尖端较细的医用镊子(出野外时携带)、花露水或万花油等驱虫剂(出野外前涂于皮肤裸露处)、硫磺皂(保持个人卫生)、帽子(避免蜱落在头皮上)、防护服(以能扎紧袖口、领口和裤脚等处为必需)。
从事野外劳动和郊游活动时,要注意把裤口、袖口、领口扎紧,尽可能穿长袜和高腰鞋,外露部位可用驱虫药涂抹。离开这些地方时同伴之间要互相检查身上是否有蜱虫叮咬。要避免在草地长时间坐卧,对露营的帐篷和衣服最好用杀虫剂浸泡洗涤。接触牲畜及流浪狗、猫时,应注意检查动物身上是否有蜱虫寄生。家养宠物可采取定期药浴、清洗的方法预防蜱虫叮咬。
不慎被咬伤的处理:一旦被蜱虫咬伤也不必过于恐慌,不少家住农村尤其是林区或者养狗、猫宠物的市民都有被蜱虫咬伤的经历,但真正被感染疾病的几率很低,只要及早发现并及时到医院配合合理的治疗,被蜱虫咬伤后绝大多数不会危及生命。
如果不慎被蜱叮咬,千万不要硬去拉拽,以防蜱虫口器折断留在皮肤内产生继发的皮肤损害。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它吹走,要不毒素更大。以下办法供参考:
1.如发现蜱虫附在身上,用医疗酒精涂抹,把虫子麻痹,同时也消毒;用镊子夹除硬蜱,夹时不要夹蜱的腹部,这样会把有害物质挤到自己的体内,要夹住它身体的前部分,越靠前越好;外拔的时候要注意把虫体翻起来,腹面朝上,慢慢的往外拔。
如果在野外没有条件,可以用烟头去烫蜱虫身体,蜱虫被烫后就会自己掉落下来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可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后取出。
2.及时去医院取出(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再在伤口上打麻醉用来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镊子轻松夹出。)
3.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方法不当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4.蜱虫取出后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淋巴结肿大、发热)时,必须马上就医。